CBA各隊急速增強海外球員陣容,內中暗含令人不安的現象:本土選手已難以有效掌控比賽局勢。
八月份公開的廣東省聘請兩位外援的安排,還有遼寧省簽約一名身高較矮的183厘米扣籃選手,都在說明這個困境。
朱芳雨取得場均20分加5個籃板和5次助攻的佳績,同時掌控著NBA出身的奎因,山東隊則續約了雖不擅長三分投射卻場均貢獻20分和8個籃板的克裏斯,這些決策仿佛在針對體係缺陷進行修補——雖然清楚這並非長久之計,但麵對成績的硬性要求,隻能如此。
看看廣東這波操作就夠魔幻。
隊內已有威姆斯、馬尚這些戰績卓著的外籍球員,又通過新秀合同交易來了麥考爾這位老將,這已是第五次采用"引進熟手"的方針,重點在於奎因在NBA聯賽中場均僅得4.9分,但在CBA聯賽中卻備受青睞,相比之下,國內球員在得分排行榜前二十位中,隻有五席由本土球員占據。遼寧隊操作令人驚訝,引進一名身高比趙繼偉低三厘米的美國後衛,明麵上聲稱要複製費爾德的成功,暗地裏卻反映出對郭艾倫身體狀況問題的極大擔憂。
一個現象非常明顯:過去一個賽季,CBA聯賽中本土球員能夠每場拿下超過十五個分數的,總共隻有七位,而外籍球員的數量卻高達四十二位。山西隊簽約的那位波多黎各中鋒康迪特,在西班牙聯賽的每場平均得分僅七分,不過他在世界杯賽事中與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交手時,卻能夠得到十五個以上的得分和十個以上的籃板。這種"在國際比賽表現出色,在國內聯賽表現平平"的奇特現象,使得各支球隊寧願選擇那些在國際賽場已經證明過實力的外援,也不願意冒險使用自家培養的年輕球員。
參考鄰國B聯賽的規則或許能讓人思路清晰些。他們嚴控外援的參與程度,每節比賽僅允許一名外援參賽,這種做法意外地促使河村勇輝這樣的本土球員脫穎而出成為最佳。與此形成對比的是CBA的外援政策,四節比賽僅限四名外援上場的規則實際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比賽中的決定性時刻往往掌握在外援手中。山東隊續約克裏斯的決策就是一個例證——盡管他的三分球能力相對較弱,但他的存在能夠確保隊伍不會輸得太慘,這總比讓陶漢林連續出場48分鍾要好。
如今最擔憂的是陷入不良循環,實力強勁的隊伍投入重金引進即戰力外援爭冠,實力較弱的隊伍尋找高性價比外援爭取季後賽資格,青少年培養完全失去意義。當年北京首鋼依靠馬布裏實現逆轉的情景,如今需要外援場均貢獻35分以上才能重現。據傳某北方球隊青訓負責人酒後坦言,"如今孩子們訓練再出色,上場也僅是給外援做陪練,誰還願意專心致誌地磨練技術呢?"
實際上姚明當初推動工資帽製度是為了控製局麵,但各支球隊在執行層麵總能找到規避方法。廣東隊這次采用的優先簽約權策略,分明是模仿了NBA的先簽後換機製。當俱樂部管理者們將百分之八十的精力用於鑽研外援製度中的空子時,又有誰還惦記著五年前那份《中國籃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裏關於"到2025年本土球員要成為聯賽中堅力量"的誓言呢
目睹杜鋒即將率領新外援陣容爭冠,不禁回想起他三年前的言論:"91免费视频下载這些教練目前最拿手的事務,是為外援製定戰術方案。"此言令人感慨,然而審視剛加盟的傑隆-布朗,身高達到183公分卻能於土耳其聯賽實施暴力隔扣,國內身高相仿的球員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俱樂部把解決困難的期待完全寄托在引進外援上,可能需要有人思考一下:91免费视频下载本隊的球員,究竟是在訓練方法上存在不足,還是在比賽氛圍中不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