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參與NBA選秀時,由於緊隨1996年那批極其出色的傑出球員之後,這個年份的選秀一度被很多人看輕,認為其光芒被前一年所掩蓋。不過,1997年的選秀同樣人才濟濟,特別是那些榜上前列的球員,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所取得的輝煌戰績,完全不亞於1996年選出的那些天才選手,並且在某些領域甚至略勝一籌。此刻,筆者將帶領各位,依據選手的整個職業生涯所獲榮譽以及相關數據,對1997年的選秀名單進行重新排序,以便明確究竟哪些球員真正能夠進入前十名,並以此對比1996年那一代所謂的黃金組別,探究兩者之間究竟誰的表現更為出色。
第十順位:安東尼奧·丹尼爾斯(原第4順位)
安東尼奧·丹尼爾斯在1997年作為首輪第四順位球員加盟灰熊隊,整個職業生涯被視作防守型控球後衛。剛進入聯盟時,他的防守能力尚有不足,場上角色不夠清晰,所以隻與灰熊隊合作了一個賽季。那個賽季他場均能拿下7.8分並送出4.5次助攻,但97-98賽季結束後,他就被轉派到了馬刺隊。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禍,丹尼爾斯加盟馬刺隊後,恰好與球隊一同贏得了98-99賽季的冠軍獎牌,在隨後的幾個賽季裏,他得到了針對性的訓練,主要發展防守能力。丹尼爾斯憑借一項特殊技能,正式踏上了NBA的征程,盡管表現平平,他依靠在防守端取得的微薄分數,在聯盟中度過了13個賽季,整個職業生涯中,他平均每場能夠拿下7.6個進球和3.4次助攻。
第九順位:羅恩·默塞爾(原第6順位)
羅恩·默塞爾在1997年的選秀大會上,於首輪第六位被凱爾特人隊選中,他加盟NBA後的首個賽季就展現出不俗的表現,場均能為球隊拿下15.3分,並且能夠貢獻3.5個籃板和1.6次搶斷,這充分說明了他擁有巨大的得分能力。令人惋惜的是,在他進入聯盟的第二個賽季,凱爾特人隊將他交換出去,用他換取了來自掘金隊的另外三位有潛力的年輕球員,然而,他並未在掘金隊停留多久,就再次被交易到了奧蘭多魔術隊,整個新秀生涯被迫在三個不同的球隊之間輾轉,默塞爾的職業生涯軌跡因此變得清晰,盡管在之後的兩個賽季裏,他依然能夠場均貢獻19.7分和3.9個籃板以及3.3次助攻,或者場均拿下16.8分和3.9個籃板以及3次助攻,但他的光芒逐漸黯淡,最終在04-05賽季失去了球隊的位置,徹底退出了NBA的舞台。
第八順位:莫裏斯·泰勒(原第14順位)
莫裏斯·泰勒是1997年首輪第14順位被快船隊摘下的球員,他的名字對中國球迷來說並不陌生,畢竟他是姚明剛加入火箭時的首發中鋒,加盟時間甚至早於麥迪。作為當年快船隊看中的天才大前鋒,泰勒表現相當搶眼,新秀賽季就能場均貢獻11.5分和4.2個籃板,到了第三個賽季,他的場均得分和籃板數據更是提升到了17.1分和6.5個籃板。然而,當00-01賽季在火箭隊效力時,他的表現有些不理想,每場隻能得到13分和5.5個籃板,因此被安排為替補隊員,盡管如此,泰勒的得分實力依然突出,能夠有效緩解生涯早期的姚明在進攻端的負擔,他每場也能貢獻11.5分和5.1個籃板。
第七順位:德裏克·安德森(原第13順位)
德裏克·安德森在1997年首輪第13順位被騎士隊選中,他也曾短暫效力於火箭隊,在2005至2006賽季為該隊出賽20場,不過中途被交換至熱火隊,並隨隊贏得了那個賽季的NBA總冠軍,整個過程頗具曲折。他剛加入聯盟時,確實是一位出色的後衛,從踏入聯盟開始連續七個賽季,場均得分穩定在10分以上,在狀態最佳的那個賽季,場均能夠得到16.9分,送出3.4次助攻,拿下4個籃板,並且貢獻1.4次搶斷。
第六順位:蒂姆·托馬斯(原第7順位)
蒂姆·托馬斯在1997年作為首輪第七順位被籃網隊選中,他是一名以遠程投籃見長的高大球員,盡管整個職業生涯的表現並不耀眼,但憑借自己擅長的技能,他在聯盟中征戰了13個賽季,並且場均能夠貢獻11.5分和4.1個籃板,在其巔峰時期,場均得分和籃板數據分別能達到14.1分和4.9個,是一位相當可靠的主力替補球員。
第五順位:基斯·範霍恩(原第2順位)
基斯·範霍恩,在1997年的選秀大會上,由76人隊在第1輪第2順位選中,他是首輪第六順位開始的球員,此後,球員的成就與數據便有了顯著區別,由於,同位置上排名靠前的五名球員通常都是聯盟中的明星球員,而排名靠後的球員往往隻是球隊的替補角色。範霍恩的整個職業生涯雖然時間不長,不過他剛進入聯盟時就能場均得到19.7分並拿下6.6個籃板,到了第二年更是場均能轟下21.8分和8.5個籃板,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得分手。而且,範霍恩在生涯最後一年場均得分確實下滑到了個位數,但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連續8年場均得分都保持在10分以上。他決定退出賽場,主要原因是隊伍頻繁更換讓他失去鬥誌,加上總決賽中遭遇不公判罰,他感到非常失望,最終選擇離開籃球聯盟,實在令人遺憾。
第四順位:斯蒂芬·傑克遜(原第43順位)
斯蒂芬·傑克遜在1997年通過第二輪第43順位加盟了太陽隊,人們稱呼他為“武聖”。職業生涯最初兩年,他並未獲得太多機會,每場比賽的上場時長和得分都十分有限,常常隻能得到個位數的數據,然而他憑借不懈的拚搏,終於在新秀第三個賽季贏得了主力位置,並陪伴球隊贏得了當年的總冠軍。他加盟老鷹隊後迅速崛起,在03-04賽季表現出色,場均貢獻18.1分4.6個籃板3.1次助攻,並且連續12個賽季保持場均得分至少15分的佳績,因此被稱作準全明星球員。傑克遜效力勇士隊的巔峰時期,場均能夠拿下20.7分5.1個籃板6.5次助攻,還曾協助球隊實現黑八奇跡的壯舉。
第三順位:特雷西·麥克格雷迪(原第9順位)
特雷西·麥克格雷迪,1997年首輪第九順位被猛龍隊選中,他聲名遠揚,是家喻戶曉的姚明隊友,也是35秒內拿下13分的傳奇人物。他最初被猛龍隊選中時,潛力尚未完全開發,前兩個賽季場均得分均徘徊在個位數,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天賦逐漸顯現,進入NBA的第三個賽季,場均貢獻15.4分、6.3個籃板和3.3次助攻。第四年加入魔術隊之後表現更加突出,每場比賽能夠得到26.8分並且拿下7.5個籃板以及送出4.6次助攻,因此被評選為00-01賽季NBA進步最快球員,在02-03賽季時更加耀眼,場均貢獻32.1分和6.5個籃板以及5.5次助攻的優異數據,是繼邁克爾·喬丹、伯納德·金、喬治·格文之後第四位在單賽季平均得分超過32.1分的球員。在職業生涯所獲榮譽方麵,入選過七次NBA最佳陣容,參加過七次NBA全明星賽,獲得過兩次NBA得分王稱號,這些成就雖然算不上非常鼎盛,但依然相當耀眼。
第二順位:昌西·比盧普斯(原第3順位)
昌西·比盧普斯,作為一位實力出眾的球員,於1997年作為首輪第三順位被凱爾特人隊選中,在其整個籃球生涯中,贏得了03-04賽季的NBA總冠軍,並且榮獲總決賽MVP稱號,還入選了3次NBA最佳陣容,另外有2次進入NBA最佳防守陣容第二隊,以及5次被選為NBA全明星成員,獲得了諸多表彰。那個賽季的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是在擁有“OK”組合和卡爾·馬龍的超級湖人隊時期贏得的,這份榮譽分量很重。整個職業生涯裏,他的表現並沒有哪個賽季特別耀眼,最頂點的年份平均得分也僅20分,伴隨5.6次助攻,但他的狀態一直很可靠,連續15個賽季得分都保持在10分以上,並且每個賽季場均都能得到15.2分和5.4個籃板。
第一順位:蒂姆·鄧肯(原第1順位)
蒂姆·鄧肯,1997年首輪第一順位被馬刺隊選中,是那一年的絕對第一順位球員,無人能及。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擁有輝煌的履曆,包括5次NBA總冠軍頭銜,2次NBA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3次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15次入選NBA最佳陣容,15次入選NBA最佳防守陣容,以及15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等諸多成就作為支撐。馬刺隊當初決心得到鄧肯,不惜故意輸球也要獲得狀元簽,即便麵對凱爾特人隊的奧爾巴赫教練,隊中任何球員都不在考慮範圍內,隻要鄧肯點頭,他們便毫不在意,最終堅定地選擇鄧肯,視他為球隊未來的核心。被馬刺隊選中後,鄧肯沒有讓球隊失望,21年裏幾乎每個賽季都保持穩定表現,除了最後一季得分跌至個位數,其餘時間場均都能拿下13分以上和9個籃板,在狀態最佳的時候,他甚至能場均轟下25.5分、12.7個籃板和2.5次蓋帽的驚人數據,到了季後賽,他的場均24.7分、15.4個籃板和3.3次蓋帽更是無人能及。他整個職業生涯的平均數據是每場19分10.8個籃板2.2次封蓋,這個水平超過了許多全明星球員在巔峰時期的場均表現。